童惟一 理事长
各位理事、同志们: 根据理事长办公会议的决定,由我代表本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作2003年度学会工作报告。在市科协、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在市建委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通过学会干部和广大会员的辛勤工作,较好地全面完成了学会2003年度的工作任务,学会的地位与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003年学会主要工作回顾 一、评选优秀学术论文情况。2003年5月,武汉市科技局、人事局、市科协三家联合发文,开展评选武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活动,我会即时向各学术员会转发了文件,号召广大会员积极参加,对每两年一次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会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申报参评论文达440篇。经市科协初审,有100多篇不符合规的申报条件,再按合格申报论文的23%,最后确定分配给我会的优秀论文指标是75篇。学会邀请有关专家组成优秀论文评委会,在10月份进行了初评,评选出二等18篇,三等57篇,现已报市科协进行最终的评定。由于市科协分配的指标过少,有许多的优秀论文不能评上,我会为鼓励会员撰写论文、发表论文的积极性,决定由本学会再评选优秀论文100篇,这也是我会年度工作计划。经各学术委员会选拔推荐,学会审定确认,《建筑学科中的数字化与生态化研究》等90篇论文被评选为武汉土木建筑学会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作者将会获得学会发给的证书,以资鼓励。 二、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学术交流活动依然是学会工作的主体,我会去年把学术交流活动重点继续放在对钢结构建筑的宣传、试验、研究上,二月与省土建学会共同举办了“钢结构试验住宅现场观摩交流会”,开发、设计、施工、材料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及领导共90多人参加,观摩交流会的召开,对于在我市发展钢结构建筑体系,再一次起到了宣传与促进作用。七月由学会理事长率领考察组赴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对当地发展钢结构住宅的情况进行调研与交流,回来后向我们的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有关的建议报告。九月学会又组织会员对本市在建的第一座68层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进行了参观学习,许多设计人员感到十分受益。 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学术交流活动总量有所减少,但各学术委员会仍然开展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学术交流活动,4月中旬,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邀请中南建筑设计院陈妍桂高级工程师主讲《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邀请武汉市勘察设计协会杨宏希教授主讲《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两个学术报告受到会50多与会设计人员的欢迎。5月,市政工程学术委员会组织了“城市水环境管理与改善”专题研讨会。暖通空调学术委员会11月召开为期两天的学术年会,300余人参加,收到论文68篇,大会宣读16篇,会后出版了一本论文集。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12月召开学术年会,有8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宣讲交流。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先后邀请国外的两位教授来汉进行学术讲座,日本神奈川大学高桥志保彦教授主讲《城市设计》,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张庭伟教授主讲《美国大城市规划理论及践》,两次讲座对提高武汉地区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水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建筑设计、建筑电气、勘测、计算机应用、铁公桥、土工基础、环保、环卫、园林等学术委员会都召开过学术年会或学术报告会,内容紧密结合各专业的现实情况或问题,对完成工作任务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关于科技咨询服务。学会科技人才荟萃,智力资源丰富,十多年来,我会坚持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为生产工作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学会与建设科技委员会联手,完成政府或社会委托的技术咨询项目有20项,其中有设计或施工方案证,如《118工程进场道路、桥梁设计方案》、《东湖高新开发区新竹路延长线排水工程方案》,更多的是对建筑物工程质量的认证,专家组提供的咨询意见基本上都被委托单位采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专家组的信誉度在不断提高。在学术委员会中,有建筑材料、铁公桥、村镇建设、园林等学委会也开展了这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关于科研工作。在去年的学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学会要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承担政府或社会委托的科技攻关课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会开展科研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学会与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课题已在市建委正式立项,研究工作在进行中。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与协作单位共同完成了《武汉市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定》的研究编制任务,此规定已由市建委发布试行。 五、关于组织建设工作情况。去年我会发文,对会员进行普查登记,上一次普查是96年,时隔7年会员队伍有较大变化,通过登记了解会员现状,也是为学会换届作准备。在20个学术委员会中,已有8个学委会完成了普查工作,已登记会员2400人。根据某些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去年我会征得市科协和市民政局的同意,批准成立了“钢结构学术委员会”“和“建筑智能化学术委员会”,这样我会的下属分支机构达到22个。此外,我会还发展了一个团体会员单位。部分学术委员会结合会员登记工作发展了新会员。 六、关于编制《学术论文集》工作概况。为了展示近三年来本会广大会员的学术成果,展现武汉地区土木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水平,去年学会决定编辑出版《武汉土木建筑学会2001-2003学术论文集》,这项工作得到广大会员热情支持,收集论文480篇,经编审委员会审定,有110多篇优秀论文入编,出版《论文集》是广大会员的心愿,这也是本届理事会为为广大会员办的一件实事。 七、完成的其它工作有: 1、“千厂千会活动”。这是市科协已提倡多年的学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即会厂挂钩,协助企业技术开发。去年,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开展了这项工作,帮助10多家建材企业进行产品投产评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技术业务培训。结构、勘测、建材等学术委员会还办班及时对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规范的培训,有的还进行了注册师的考前复习培训。3、出版学术期刊。《土工基础》、《武汉园林》、《城市勘测》、《湖北市容环卫通讯》等学术刊物,坚持按期发行,质量稳步提高。 以上是我会2003年工作的基本概况,拟定的全年活动计划基本完成,这是学会干部积极工作和广大会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也与市建委和其它各挂靠单位的关心与支持分不开的,在此代表学会表示我们诚挚的感谢。2003年学会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上级科协对学术群团组织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学会改革意识还不够强,进展不大,活动方式还缺少创新。2、学会的潜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学会还可以帮助政府做更多的决策咨询及其它技术性管理工作。3、各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发展不平衡,多数学委会做得较好。出于多种原因,个别学委会全年没有开展活动,其中领导班子不够健全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新的年度里,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逐一解决。 2004年学会工作要点 一、学会工作要继续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和最终决定力量。学会工作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组织优势,不断推动土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创新,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此,要继续推进学会改革,工作思路要求新求变,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学会的重任。 二、要强化学术交流活动。当前高新科技已给世界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土木建筑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学会应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努力走在时代前列,通过各种学术活动的开展,把握、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动土木建筑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学会及各个学术委员会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把今年的学术交流活动再向前推进一步。 三、努力增强学会自主发展能力。2002年底,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学会要树立经营理念的思想是十分正确的。资金不足是影响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学会应坚持在非营利性的基础上,争取合法性收入,为学会持续发展奠定较为充裕的经济支撑条件。学会的优势存在于信息、教学、技术、咨询、科研、“四新”推广等项服务中,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创收渠道。 四、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会员是学会的组织基础,现在土建行业还有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是会员,要积极发展他们入会。要建立多元结构的会员制度,欢迎非公有制企业的相关人员入会。我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偏少,从今年起,凡愿与我学会建立学术活动联系的单位,欢迎以团体(单位)的名义加入我会。要及时调整好领导班子,搞好班子建设是搞好学会工作的关键,在这次会议上,将审议本学会领导班子的调整议案。据了解,有少部分学术委员会也存在着班子不齐不力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学会活动的正常化。 五、作好充分准备,完成学会换届。本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在去年年底任期届满,理应换届,由于条件尚不具备,理事长办公会提议,延长任期一年,依据本会章程,这个提议还需提交今天的大会审议 。在本届最后一年里,除要完成正常的年度工作任务外,就是要做好换届准备,具体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各学术委员会要把这一届五年的工作做一个书面的总结,在今年九月底前完成,报学会秘书处;二是对会员的重新登记与统计工作,这是去年布置的工作,有大部分的学术委员会没有完成,这项工作与换届有关联,一定要抓紧做好,也要求在九月底前完成。 同志们,2004年是本会笫七届理事会工作的最后一年,我们一定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市科协、市民政局和市建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勤奋工作,求实创新,用不平凡的工作成绩为本届理事会打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本地区土木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2005年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学术活动计划
下一篇:2004年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学术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