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前面所有获得这一崇高荣誉的科学家一样,李振声院士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小麦育种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成就,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从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王永志、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到李振声,这些科学大家无疑都在科学上功勋卓著,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鲜明的共同特征,那就是都有着对祖国与人民的爱。这种爱深沉而执著,从不因鲜花与掌声而异化,从不因世易时移而改变。事实上,这种爱也几乎是中外所有科学大家身上的突出表征,而且,以这种表征所展现出来的他们的人生魅力远甚于他们的科学成就。因为只有这种爱,才能保证他们在科学方向上不偏离,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不气馁,在荣誉与成就面前不居功自傲。
2月27日,也就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的前一天,中国科学院庄重地向社会公布了两个重要的文件,即《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甫一出台,即受到来自社会舆论的高度称赞。舆论代表公众的心声。近些年,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我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这样那些的道德滑坡与行为失范现象,并逐渐向科学界、知识界、学术界与教育界蔓延。作为中国科学共同体的杰出代表,中国科学院率先垂范,两个文件所昭示的,正是中国科学家群体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对科学与人类的爱。这种爱代表一种忠诚,就像李振声院士最爱说的那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质朴无华的话语间,传递着这种爱的声音,跃动着这种忠诚的光影。
“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志士仁人的不懈追求。在我们这个正在和平发展中的国家,以创新为民为宗旨,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是中国科技界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院全体同仁科技价值观的重要核心与共识。”在《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中,这样一种庄重的承诺,其背后不正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群体对国家与人民的爱与忠诚吗?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对这句话,人们也许有各种解读,但对于以李振声等一大批优秀科学家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其中所蕴含的,就是对祖国与人民的爱与忠诚,对科学与人类的爱与忠诚。除此,对他们身上所集中体现出的那些献身精神、团队精神、务实精神、科学精神,你都无法给出圆满的解答。
而当忠诚与爱成为中国科学家群体的一种特质,科学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征程上,就将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上一篇:建立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制度
下一篇: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