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市容环卫专业委员会 2007年度工作小结及下年度工作设想 根据学会秘书处的安排,对市容环卫专业委员会2007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08年工作初步设想说明如下。 一、2007年度工作 (一)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4月份:邀请德国国际环境管理和废弃物管理项目顾问伯恩哈特.蓝宁阁博士进行学术交流。伯恩哈特.蓝宁阁博士作了“城市垃圾生物处理与循环经济”的专题讲座,为武汉市建立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2、6月份:专委会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应邀为全市城管系统处以上干部作了题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技术及其发展应用前景”的专题报告;邀请意大利水气研究公司专家就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进行研讨,意大利专家重点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就将该公司技术应用于武汉市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进行了初步讨论;参加了市城市管理局邀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陶华就新颁布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57号令)进行的专题宣读报告会,陶华副理事长作为参与部令制定的人员之一,从建设部的角度对新部令的出台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3、8月份:与来自日本上智大学大学院地球环境学研究科的柳下正治教授进行了关于生活垃圾管理与循环利用方面的专题学术交流。柳下教授以“名古屋市的废弃物减量化对策”为题,介绍日本名古屋市为减少垃圾填埋处理量和环境污染,从1998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活垃圾减量措施,使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垃圾处理最却逐年降低,2003年的垃圾排放量较1998年减少26%,而垃圾填埋处理量则较1998年减少约60%。柳下教授的讲座,为我市即将开展的垃圾分类收集和源头减量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市环卫科研设计院介绍了武汉市生活垃圾管理、处理、循环利用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邀请德国汉堡工业大学教授、德国超声波公司总经理克劳斯.尼凯尔博士就超声波应用于高浓度污水处理进行了交流,尼凯尔博士做了题为“通过超声分解改善厌氧和好氧降解效率”的学术报告,双方讨论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以及开展这一领域的合作交流前景。 4、11月份:应邀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管理国际专家研讨会(第三届中日城市资源研究专家研讨会:流域评估与产业共生集成管理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介绍了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规划情况,并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东洋大学教授腾田壮博士一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武汉城市圈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区中城市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以及产业共生静脉生态产业园的建立等方面开展研究与示范合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积极参加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加强与国内同行的交流。 1、今年4月份,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第三届四次理事会议在武汉市召开,环卫专委会部分成员和专家参会。 2、4月和11月份,应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及其环境卫生管理专委会的邀请,本专委会参加了《全国城镇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的修订工作会,全国十六座重点城市作为参编城市参加了会议,并就定额各具体指标的确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定额在2008年度尽早完成修订并颁布实施打下了基础。 3、专委会部分专家成员参加了湖北省政协组织召开的“城镇垃圾处理与管理技术研讨会”,6篇论文收录到会议出版的论文集《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 4、专委会成员以专家身份,本年度先后参加了几十次全国性的技术交流、研讨、检查、评比、咨询等活动。 (三)其它方面 1、为了促进环境卫生学术交流,扩大影响,原编辑印刷的《湖北市容环卫通讯》2007年度正式改版为《城管信息参考》,全年共刊出3期,内容涉及环卫管理、市政道桥维护、广告灯饰、拆违清障、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学术研究、工程设计与咨询、科技成果等方面。 2、参加武汉市土木建筑学会其他专业学术委员会举办的技术与学术交流活动。 二、2008年工作初步设想 1、继续组织和参与各类行业技术交流与培训; 2、力争举办一期垃圾处理与管理技术交流会或研讨会,或根据情况开展一次小型现场观摩与学术交流活动; 3、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本专业委员会的内部各项工作; 5、参与科协与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