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村镇建设协会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建委的指导下,依据武汉市村镇建设协会章程,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为村镇建设工作服务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2007年协助村镇建设主管部门服务于村镇建设工作,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2007年协会工作情况 1、顺利召开协会理事会议。武汉市村镇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于11月5日顺利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回顾总结了2007年村镇协会工作,并就2008年村镇建设工作提出思路和建议,将进一步规范发展协会组织,加强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科研课题研究,举办业务培训,加大村镇建设工作宣传等。 2、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学术活动。协会积极开展各项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动。6月份,受市建委委托,与《武汉建设》杂志社一起承办了“武汉市新农村建设论文竞赛”活动,根据《关于开展武汉市新农村建设论文竞赛活动的通知》(武建[2007]119号文)的精神,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会积极组织,在我市各媒体上作了竞赛征集,并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纷纷踊跃投稿,共收到参赛论文88篇。参赛人员有大专院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杂志编辑、记者、农民以及从事村镇建设的人员,论文来稿范围涵盖山东、江西、广东、陕西、湖北等5个省;省内3个市、6所大专院校,武汉市7个远城区,5家公司以及武汉小城镇编辑部、《中国建设报》等单位。9月11日至12日,经过专家组评选,评选委员会审定,此次活动共评选出获奖作品34篇,其中: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佳作奖18篇(一等奖空缺)。10月19日,召开了“2007年村镇建设论文竞赛”表彰大会,会上市建委宣布了评选结果,并对获奖作者、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会后委托市村镇建设协会将获奖作品编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各级村镇建设工作单位及农民兄弟手中,使此次活动的成果广泛运用于武汉市村镇建设工作。 3、规划先行,启动百镇千村工作。去年,受市建委委托,组织湖北省规划设计院、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设计院等设计资质高、设计经验丰富、实力强的设计单位,对列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建设的中心村的建设规划进行了编制。并组织专家对各区设计单位的方案进行评审。充分发挥了协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今年初此项规划工作已圆满结束。 4、组织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各远城区乡镇负责人、城建所长、示范村村长共700人,进行了村镇建设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5、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课题研究。与市建委配合以武汉市七个远城区71个乡镇、2087个行政村、集镇等规模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在以下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行政建制新村为母本,抽样调查100个典型示范村;主要调查内容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规模、工农业支柱产业、畜牧养殖与水产养殖等背景,并进行本底和受纳水体水质样品分析,通过系统调查掌握的情况,在分析现有成熟的实用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一是结合各村镇调查的具体地条件,提出不同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工艺与处理模式,并规范统一各种模式的设计、单位投资、实施与运行方案;二是以试验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示范工程,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为新武汉建设的环境保护服务。新洲区茶亭村作为试点,修建了生态湿地,实现了对全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各项污染指标的处理率达到70%以上,并形成科研成果报市建委科技委,江夏区流芳街二龙村已启动生态湿地的建设工作,有望年内形成新的亮点,下一步将逐步在全市推广。 5月份,受市建委委托,完成了《武汉市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通过了科技局成果鉴定。 6、加强服务,打造新亮点。配合“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组织专家对小城镇建设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分别赴黄陂就武湖正街,赴江夏就乌龙泉和金口后山街等改造方案进行了评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黄陂姚集仁和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建设理念,引入太阳能路灯等新的节能建设模式,建设成果得到当地及建设主管部门好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7、组织省级重点镇考核工作。根据市建委村镇处安排,由市村镇建设协会牵头,村镇建设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采取“实地查看、查原始资料、听汇报、走访座谈”等方式,在2005年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5个国家级重点镇(其中含亦是省级重点镇的2个镇)、8个省级重点镇共13个街镇,重点就2005年全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和资金落实、人居环境与投资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考核。市考核小组严格对照《湖北省重点镇建设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检查打分,同时考虑2007年城镇建设投入量和建成效果等因素,本次考核的12个重点镇建设综合情况均达良好水平。 组织了全市各乡镇参加创建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工作,新洲阳逻、江夏金口、汉南湘口、黄陂武湖等四镇参加了此次创建活动,5月份,组织专家对四镇进行了创建计划指导工作,10月份,又组织四镇相关单位负责人赴省内先进地区进行了考察,交流了经验。 7、开展学习考察,开阔管理人员视野。发挥协会优势,组织七个城郊区、局、镇、村领导干部开展赴国内外进行名类考察学习活动。今年初组织有关区领导赴泰国、台湾考虑当地村镇建设,6月-9月,又组织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赴四川、西藏、新疆等地考察村镇建设。各单位参加人员和被考察地区加强了联系,交流了经验,对我市村镇建设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8、及时报道村镇建设动态。继续积极编印《武汉小城镇》期刊,全年共编印4期,及时、详细的报道了村镇建设的相关资讯,并加强了科研学术方面的内容,使期刊更加具有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 二、2008年村镇建设协会工作思路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城关镇、兼顾重点镇、带动中心村”的村镇建设要求,研究村镇建设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思路;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技术和信息交流,重点开展课题研究、专项培训、技术服务;协助政府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为会员单位服务,努力开展好以下工作: 1、继续完善省级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为龙头,指导新农村建设。拟组织开展村镇建设省级示范村规划评优工作,对2006年至2007年编制的各示范村规划进行一次全面的评选,体现各村的经济、区位、功能等优势,站在全市的高度,为统筹乡村规划布局做出贡献。 2、继续举办村镇建设业务知识培训班。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拟组织“村镇规划,街道美学,园林绿化”等专项内容的多期培训班,大力提高村镇建设领导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3、配合村镇建设主管部门编制好村镇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经费和专项资金补助预算,并对具体项目的合理性提出咨询建议。 4、积极推进、完善新农村污水处理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将节能环保的生态湿地技术推广到各乡镇。 5、举办展示村镇建设新面貌的“武汉村镇建设工作巡礼”活动,拟采用编制画册的形式,组织各会员单位将近三年来村镇建设工作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提高村镇建设工作的知名度。 6、启动省级示范村的亮化工程。拟将太阳能路灯技术推广到全市各省级示范村,以节能环保的理念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7、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各远城区调整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新农村规划和重点地段详细规划、园林绿地专项规划编制。对市定目标管理项目重点做好加强技术指导。配合市建委对城关镇、重点镇市级目标项目进行检查。 8、组织好国内外学习与考察活动。到国内外小城镇建设成绩突出的地方,学习、取经并完成考察报告。 9、继续组织编印《武汉小城镇》期刊,更及时、更科学的反映武汉小城镇建设的情况,做好宣传工作。 10、积极推广《武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引导农村住宅以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式建设。 11、下半年适当时候召开村镇建设协会常务理事会。同时协助村镇建设主管部门完成一些日常管理工作。 武汉市村镇建设协会 二○○七年十二月 |